《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
王全安 《月蚀》
手册:为什么选择《月蚀》这个故事作为你的导演处女作?
王全安:就是每一个人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都有一个初衷,最大的初衷。我当时拍《月蚀》的给我的一个感觉,最强烈的就是特别希望拍一部这一生,希望他是这一生都是一部最自由的电影。一般我们理解可能说一个导演可能拍几部以后可能会越拍越自由,但是我觉得也可能还不是这样。因为随着你的经验的积累,甚至形成风格以后,其实你的突破和自由,可能更会陷入自我的一个局限,所以第一次拍摄,有的时候会认为生涩呀是吧,你生涩,你驾驭问题可能显得不自由,但我觉得在电影上一个导演可能在处女作这一块往往会最具有自由的自身的条件。所以《月蚀》那个电影是一部特别自由的电影,现在看来也是这样,它目前为止也是我这一生最自由的一部电影。
手册:您在这部处女作品中你想表达什么?
王全安:这个电影中间,它有两重含义,第一就是关于环境的一个表达,和你自己的一个心理感受,像我这个年龄的导演差不多也都是拍这种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环境周围的这种状态,处在这个结点。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关于电影的一种表达,就是说在自己感兴趣的这些,其实对电影表达上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尽可能做多的一个试探,多方面的试探,所以这个电影的内容,它的形式叙事,叙事内容和叙事形式,都是采用的一种特别拼贴的一种,非常多元的一种结构。那么在这个电影里面,其实我一方面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感受,另外也表达了我在电影上做了广泛的试探,通过这电影,我能够感觉到自己对电影的哪一种表达比较敏感。
手册:拍摄的资金来自哪里?
王全安:其实这部电影的资金,其实说起来,它是很偶然的一个资金,来自一个不是这个行业的一个朋友,是一个做房地产生意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呢,也很有意思,他也是处于一种对电影的喜爱,和对我的信任,在很简单的一个情况下就决定拍摄这部电影。其实是先决定拍摄一部电影,后决定拍摄什么东西。
手册:当初您是自己编剧的还是找专人编剧?
王全安:实际上我的电影基本上都是自己编,自己来导的。因为我从学校毕业以后,在有条件拍电影之前,也一直在写剧本,我想以后也是这样,对于我来说,可能拍电影,写剧本跟拍电影这个事情应该是一件事。
手册:拍摄电影处女作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全安: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或将来,我想一个导演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往往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但是我的这个比较例外,我得到了比较充沛的资金和信任,在题材的选择上也特别自由,所以说我当时给剧组的人谈,都是一群年轻人,差不多也都是第一次拍电影的人,我说我们一般都会被这个条件困住,但是这次我创造了这样一个相对来说有充沛的这样的物质条件,这样能让我们忘掉这个问题能面对自己,而不是面对这种外在的困难,这种条件的困难,所以说有什么本事都使出来,当时面对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自身的问题,最大的困难是自身的突破,就是在拍一个影像,预想一个影像和你完成一个影像这两个这种差距。
我就记得最明显的就是当那个影像出来跟你预想的那个东西有怎么说,没有达到或者不吻合的时候,那种焦虑,因为事实上你是想创造一种有信心质感的这种影像,能摸索这件事,所以常常会停下来想,那么最后其实,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困难在处女作里体现出来就是说,怎么在生活的真实和电影的表达中间找到一种联系。因为我们时代是,中国的电影尤其是在那个时候,真实跟电影之间,可能离的太远。
手册:您的第一部作品的命运如何?有没有上映?上映情况如何?
王全安:第一部电影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从一个职业者让我找到了,怎么说呢,你可以做这个事,一个自我的这么一个印证吧,就是你是可以从事导演这个职业的。那么这个电影也先后去了很多国际电影节,也得到了一些荣誉,为我以后从事电影这个事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时中国的电影,艺术类型的电影,这种条件,不是说不好,是没有这样的条件几乎,那么这个电影经过很多的这种怎么说呢,这种放映上的艰难和波折以后,当时的紫禁城组织了这个,组织了第一条中国的艺术院线,叫A级院线,那么《月蚀》这部电影,当时作为A级院线的第一部电影,就把它放进去,一方面是希望它能够,也是对这样一种院线的支持。
手册:拍摄处女作对你最大的帮助人是谁?
王全安:对,应该是这样,我觉得其实是两个人应该是,一个是投资的本身,还有就是当时北影的这些领导,说领导不好。这样的,就是说其实一个是投资人,再一个是剧组这一圈第一次拍摄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这个第一次,这种集体的第一次,给这个电影注入了很多可能性。
手册:别的导演处女作里你最喜欢哪一部?为什么?
王全安:我觉得在处女作的成就里面的话,和喜爱里面,我觉得首推的,从我个人,无论是我个人喜欢还是电影首推的应该还是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这部电影作为一个25、26岁的导演的处女作,那么一直被大家评为世界百部电影里面的第一,我觉得是有他道理的。那么至今我们还依然能够在这个电影,在很多电影中看到这个电影的蝇子,在向这个电影学习和致敬,所以说第一部电影,并不一定是生涩的。
手册:对第一次拍片的青年导演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王全安:我觉得电影导演面对的拍摄这个环境是比较纷乱复杂,每次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里面有一个东西一致的话,那就是说不管是第一次拍摄还是多少次拍摄,对于导演来讲,永远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想尽一切,尽一切的努力坚持初衷,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初衷,对一部电影的初衷。
王全安导演简历:
1965年10月26日生,中国著名导演,中国大陆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之一。他拍摄导演的电影作品淳朴真情,具有浓郁的西部风情和民族特色,描绘和展现的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贫苦大众。曾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等国际影展上获得过大奖。2000年自编自导的第一部作品《月蚀》获得了第2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大奖。2007年凭借《图雅的婚事》荣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所获奖项
2000年《月蚀》
2000年第2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大奖
2001年第04届法国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余男)
2000年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青年论坛参展
参赛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
参赛意大利远东国际电影节
2003年《惊蛰》
参赛柏林电影节——全景电影大奖单元
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余男)
2003年第12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2004年第19届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余男)
2004年第1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余男)、评委会特别奖(王全安)
2004年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竞赛片
2005年第一届中国电影表演家协会最佳女主角(余男)
2006年《图雅的婚事》
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2007年第43届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
2007年第43届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余男)
2007年突尼斯(迦太基)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余男)
2008年第08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余男)
2008年《纺织姑娘》
2009年第三十三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和国际影评人奖
2010年《团圆》
2010年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王全安和金娜)
2010年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