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阳光时务周刊>访问
《青年電影手冊:華語同志電影二十年》在2012年出版,算是由1992年開拍《霸王別姬》數起嗎?最近雖然出了好幾本張國榮的新書,但大都是純粹從粉絲角度出發,就是沒你這本的宏觀視野,把張國榮放在一個更寬廣的脈胳裡整理,這是當初出書時的意願嗎?老實說,能出版這本書,令我非常佩服,因為香港人也沒這樣的勇氣。這書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意義是甚麼?去年你和關錦鵬導演帶著這書巡演,走了好多城市,有甚麼迴響最令你感動的?
答:是的。我们这本书还是把张国荣当做一个电影演员来看待的,希望让大家意识到他对华语电影,以及华语同志电影的贡献,《霸王别姬》是张国荣在银幕上第一次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同。出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还是让大家看到同志电影也是华语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志电影里也涵盖了所有华语电影所探讨的议题,视野并不狭窄。关锦鹏导演参加了书的首发式,谈到他和张国荣合作的故事,很难得。之后,我带着这本书到全国的大学做讲座,每次都有同志朋友前来支持,这最让我感动。成都的一家同志酒吧购买了很多书,作为礼品送给同志朋友。
第一次看《霸王別姬》是甚麼時候?在戲院看的?還記得的當時情景和感受嗎?在這個電影之前,你已是他的歌迷嗎?
答:第一次看是在录像厅里看到的,大约在1993年。在大银幕上看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当时看的时候就很震撼,为张国荣在电影中的投入。我是他的歌迷,当时已经购买过很多他的录音带。
會否因這個電影不是張國榮「真聲」覺得不靠譜?又或只有配音的影像,像靈魂走了神?
答:这个电影的配音已经很接近张国荣的声音,所以还是能接受的。
你認為《霸王別姬》X 張國榮,產生怎樣的化學作用?
答:这部电影因为张国荣,而充满光芒,张国荣让程蝶衣这个角色成为永恒不朽。
《霸王別姬》是張國榮首次「雌雄同體,人戲不分」的演出,你認為對國內觀眾(不單是你個人,還有粉絲╱同志╱普羅大眾)有怎樣的「衝擊」?所謂的虛構和現實之間有著怎樣的對照?
答: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会觉得程蝶衣是一个在戏剧演出中投入生命的人,而对于同志群体来说,会认为张国荣是一个用生命去爱的人。人在爱的过程中,原本就是有强烈的角色感,是用生命去演出。
這個電影╱虞姬╱程碟衣,(幕前幕後)最觸動你的是甚麼?
答:触动我的是他的坚持,他的彻底,他永远不妥协的精神。
《青年電影手冊:華語同志電影二十年》是否曾經邀請過陳凱歌導演做訪問?後來在《他的眼睛》中,陳導寫,多年後夢迴才發現,「的確,張國榮是陳碟衣」。97年之前,國內觀眾並未把張國榮視為同志的代表嗎?導演又說,「我一直覺得張國榮屬於已逝去的時代」,你同意嗎?導演也多次提到,《霸王別姬》的主題是「迷戀與背叛」。電影觸及兩個直至現在看來仍然敏感的題材,你認為,當年在國內拍這個戲本身,同樣需要「迷戀與背叛」的勇氣嗎?但「迷戀與背叛」亦會經歷時間的考驗,多年以後,當初被認為錯的,可能是對的嗎?
答:陈凯歌导演的文章是在张国荣去世的那年写的,我们特别请求他收录到我们的书中。97年之前,国内观众并没有把张国荣视为同志代表。我了解的情况是张国荣在香港的媒体上是经常被拍到他和唐先生的照片,他在演唱会上也表达了对唐先生的爱,但是内地这方面的报道还是不多。陈凯歌导演认为张国荣属于一个逝去的时代,我想这是他的感受。我觉得张国荣已经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电影比他的音乐更长久的进入到华语电影的历史当中。陈凯歌当时拍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描述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关系之上。是张国荣赋予《霸王别姬》更多的色彩。
在《霸王別姬》20年和張國榮逝去10年後的2013,你(從一個粉絲和影評人兩角度)認為,對內地來說,悼念最大意義是甚麼?或者它╱她╱他是一面怎樣的鏡子?
答:我觉得是在张国荣的身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投射,有些是因为他的歌,有些人是因为他的电影,还有人是因为他面对同志身份的勇气给自己以鼓励。我觉得他是一个好有勇气的人。
2002年冬,張國榮曾來京與《霸王別姬》老班底聚舊,希望能幫他一起做他首次執導的新戲,這個戲你知道嗎?
答:我听说过这部没有拍摄成的电影,但是不了解内容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