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某某国家领导人的标准像,当然不是啦。你认识他吗?只要你会拼音就能念出他的名字来。
《山河故人》法国盛大上映
法国《解放报》质疑科恩兄弟
12月23日,由贾樟柯执导的中、法合拍片《山河故人》在法国正式公映。该片的户外广告覆盖了巴黎的主要街道。首映当天,包括《世界报》、《解放报》、《费加罗报》在内的法国各大媒体纷纷给予《山河故人》高规格报道。
法国《解放报》评论:贾樟柯是当今世界在世的几位伟大导演之一,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山河故人》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在于,他不会把我们从他的电影世界中排除出去。我们会被他的故事突然捕捉进去,就像我们在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在普鲁斯特的圣日耳曼郊区,在沟口健二的中世纪日本。
法国《世界报》评论:影片围绕着女主角(赵涛)展开,将形式实验和情节剧的方法混杂起来,电影语言是那么冒险而又因此那么动人。法国时尚杂志《ELLE》称:戛纳电影节以来,《山河故人》始终是我们心目中的金棕榈影片。法国电影网站Vodkaster迅速评选《山河故人》为201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著名文化杂志《Inrockuptibles》将《山河故人》评选为年度二十佳影片之一。
《电视全览》杂志(Telerama)则给出满分的评价。
《解放报》报道:赵涛是《山河故人》中非常耀眼和震撼的存在,我们不禁认真地思考科恩兄弟领衔的戛纳评审团怎么可能让这部影片从获奖名单上漏失,莫非他们脑子里装的都是稀奶酪?
来看看法国的影评人怎么评价《山河故人》的
贾樟柯《山河故人》:两个地带间的中国
作者/克莱芒·吉斯
译者/曹轶
藉由《山河故人》这部庄严的影片,贾樟柯这位中国的大导演用一个跨越不同时期与大陆的爱情故事,继续审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需要提一下《山河故人》中的一处亮点:贾樟柯对宠物店男孩的《GO WEST》的选用。这首令人振奋却又似魔音入耳的流行音乐两次出现在影片中:一次在片头,一次在片尾。与此同时,时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流逝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从1999年来到2025年。为什么选这首歌?就像所有的陈词滥调说的一样,因为这是一种症状。在这里,这个国家的症状就是做好了迎接被一切流行形式传染的准备,而忘记自己曾经也梦想过要成为流行。
贾樟柯,45岁,一直在为他的祖国听诊问脉。比如:1997年的《小武》,个人的命运被禁锢在社会经济大混乱的载体中。他对中国社会的感受方法是选择几个人物近旁观察,全面发掘他们的情感和意识,就像社会学家研究社会一样。《小武》等庞大、丰富的早期作品,最近转制成高质DVD,将于近日发行。
煤矿
1999年,在山西省汾阳市(导演的家乡),年轻女子涛被两个一起长大的朋友梁子和张晋生追求。这个国家此时已经开启了加速的经济发展历程,进入了邓小平倡导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期。梁子在一座煤矿打工,而张晋生沾了突如其来的市场经济的光,他拥有一家加油站。两人都爱着涛,并为此竞争,张晋生买的那辆崭新的轿车便是证明。年轻女子在两个男人之间摇摆。电话、汽车和家用电器滋养出爱情,也衍生出悲哀。物质取代了情感。
近日在巴黎遇到贾樟柯,他说:“每次出现科技或者经济领域的新生事物,都应该想想这一切是如何对我们产生影响的。过去,当你爱的人在50公里以外,你只能独自相思。现在,我们有facetime随时可以联系,即使天涯海角。爱情的语境变化了,有一些很显而易见,另一些则不是。这就是我想要拍摄的。”但是这位导演着重表现的是正发生在中国的道德危机:“我的父亲在2006年去世,剩我母亲孤身一人。我会定期去看望她,而我的第一反应是给她钱,后来我发现我这样做没有给我母亲带来快乐(她需要的是我的陪伴)。对我来说是这样一个信号:连我也受到了消费主义价值观粗暴的影响(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包括感情)。我应该把这种情况拍出来。此种暴力并非像《天注定》里那样露骨,但是依然很激烈。”
一个叫到乐的孩子
贾樟柯将故事分为三段。有青春,烦恼的初恋,烟雾弥漫的迪厅里的争吵。随之而来的是成年人的苦涩:2014年,涛和张离婚,张去了上海生活并不让她去看他们的孩子到乐。此时涛的父亲去世,孤独感侵袭而来,她却无法真正摆脱。然后,以一种超越了贾樟柯以往自由度的方式,我们离开了中国,也离开了我们的时代:《山河故人》把我们带到2025年的澳大利亚。到乐已经长成少年,他和父亲住在一起。
此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种永久的漂泊感。无论是在什么年代,每个人都想去别处看看。1999年,刚买了车的年轻人想去看看刚刚回归的香港或澳门。2014年,一些人去上海寻找机会,另一些人去了中国西北哈萨克斯坦边界的矿场。一如既往地,这是一个关于“别处”的梦想,那是一个我们可以过得更加幸福的地方。就像宠物店男孩歌里唱的那样:这是一场往返和踌躇的永恒活动。贾樟柯说道:“我们一直追求安稳、追求爱情,可是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我们的生活里都发生了什么?混乱、离别、冲突、变故……我想要表现的是变革如何导致了伤害。”这次远离也是贾樟柯在电影中第一次真正离开他的祖国,他“敢”去别处拍摄,实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时空的无畏。
中产阶级
贾樟柯45岁了,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拍摄。在此期间,中国电影发生了质的飞跃,影厅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大公司催生大制作,包括爱情喜剧和动作片,它们都尽力吸引着新兴阶层来到影院观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他在中国电影界的位置如何?“从《小武》开始,我便醉心于探讨个体精神世界的宏大目标,我没时间关注自己在中国电影的位置。我的电影和消遣娱乐无关。不管怎样,中国的影片有两个命运:过审与否。《天注定》便遭到禁映,但是借助网络和非法市场得以传播。”
《山河故人》10月30日在中国上映,观众接近百万。之前,一些中国媒体刊登文章认为影片并不现实,没有人会给自己儿子取名“Dollar(到乐)”,并且情敌之间也不会像影片中那样用炸药干掉对方。贾樟柯说:“上映几天后,有两条社会新闻爆出。一个人用我影片中的方式来谋杀他的情人的丈夫。还有一个高官因为腐败被捕,在报道中,我们得知他的儿子名叫Cash(现金)。有人在网上写了非常有趣的观点:如果《天注定》的灵感来自社会新闻,那么现在是社会新闻按照《山河故人》的剧本在发生。”
《山河故人》的美在于它对贾樟柯影片风格的继承,继承了早已出现在《天注定》、《三峡好人》和《24城记》中的真实和虚构相结合的方式。这是一个全新的剧本,有着新的人物,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什么。我们一如既往被他的电影牵动着。这些各不相干的影片,它们却是一部巨著的不同卷章。
震撼的表现
贾樟柯是当今世界几位在世的伟大导演之一,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他影片最令人震撼在于,从不把我们排除在外。我们会被他的故事突然捉进去,就像我们在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在普鲁斯特的圣日耳曼郊区,在沟口健二的中世纪日本。
《山河故人》的全部情感力量还源自我们对中国的陌生感。这个辽阔、粗暴而且魅力四射的国家,我们只不过了解它的天灾,它的人祸,它的审查和疯狂的经济发展。贾樟柯的巨大成功在于他怀着人道主义情怀,做到了令我们如同置身其中,超脱了任何东方主义或者异国情调,使我们像见证者一样完全地经历这个故事。他显然掌握着自己的景框感,也掌握着其中的内容。他的妻子赵涛是影片中非常耀眼和震撼的存在,我们不禁认真地思考科恩兄弟领衔的戛纳评审团怎么可能让这部影片从获奖名单上漏失呢,莫非脑子里装的都是稀奶酪。
贾樟柯远离北京的权力,属于世界电影的一份子。他拍摄中国,拍摄我们。《山河故人》是一位导演写的信,信中告知了他自己的最新消息。这封信一如既往地悲伤,并且更加成熟,对于爱的问题,贾樟柯说:“我们总觉得自己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但其实并没有做到。对电影来说也是如此。”
原载于法国《解放报》(1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