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
手册:当初为何选择这个故事作为你的导演处女作?
吴宇森:执导这部电影是在1973年,我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我一向喜爱一些有情有义的侠客故事,那时我刚离开张彻导演没多久,很希望拍出有张彻新创武侠风格的电影。既然倪匡先生是张彻导演长年合作伙伴,我就邀请他替我写一个关于人生如过客,挥一挥手就走了,不留下什么这样一种感觉的剧本。
手册:作品中你想表达什么?
吴宇森:我想尝试在当时流行的动作片里加重情和义,尤其是情的。当年的动作片并不十分重情,我想在动作里拍一个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因为当年我还沉湎在一段难以挥去的失落爱情里。
手册:资金来自哪里?
吴宇森:我有一个做副导演的朋友,叫王凯怡,得到一位吕姓富商的支持,给我们投资了一笔制作费。我们拿那笔钱成立了一个公司,用50万执导这部电影。那时我就睡在我们一起租的办公室里面。
手册:找专人编剧?
吴宇森: 编剧是倪匡,我也在剧本中增添了一些情节。
手册: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吴宇森:最大的困难是动作执导。我想要拍出真实感,又能有李小龙的特色,那年李小龙刚去世,我很崇拜他,希望能拍出他的精神,哪怕是模仿也好。还好我们有年轻的成龙和元奎出任这部戏的武术指导,替我解决动作执导的困难。
手册:作品的命运如何?
吴宇森:当时香港电影有一个民间的审片团体,这部电影送审的时候没有通过,理由是戏里的暴力动作会给年轻人造成不良的影响。结果既不能上映,也卖不出去,最后只能以很低的价钱卖到日本。正在沮丧,不知前途如何的时候,这部戏卖给了嘉禾公司,没想到嘉禾老板何冠昌先生和邹文怀先生看到这部戏的一半,就喜欢这部戏。他们不光买了这部电影,还找我签约,成为嘉禾公司的基本导演。
手册:对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
吴宇森:这部电影给我最多帮助的是那些演员,恬妮、刘江、于洋等,他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拍这部戏的难度不是在执导,而是在表演。那是我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外界有很多的质疑,认为我太年轻,一定拍不好,不够资格做导演,当时唯一的信心来自演员。另外给我最大帮助的是嘉禾公司老板何冠昌先生,在跟我签了基本导演合约之后,我去问他,你为什么会喜欢这部电影,他说他最喜欢我戏里描述的情感部分,我很会利用剪接的蒙太奇,把一组文艺的镜头剪接得很有风格,也很有实验性。其实我是用执导实验电影的手法来执导那种若即若离的爱情感觉。这在当年的动作片中没有人尝试过。这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手册:别的导演处女作里你最喜欢哪一部?
吴宇森:徐克的第一部电影《蝶变》,很有风格,很有味道,糅合了日本片的特色和中国的精神,在当年是很创新的。
手册:对第一次拍片的青年导演,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吴宇森:第一部电影能执导自己的剧本是最好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把自己的想法、感情及风格表现出来,让别人对你能有一个认识。尽量把自己拍短片时实验过的技巧或技术,以及剪接方面的理论融入到第一部作品里面,而不要去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因为这些新的手法和技巧会带出不一样的新鲜感,会让懂得电影的制片人或观众另眼相看。第一部戏也最好不要是大制作,因为如果一部大制作失败了,会很难再获得机会。最后,现在科技很发达,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电脑后期去加。但我希望年轻人拍第一部戏,不要过于依赖科技,从什么都没有开始,这样会更能刺激你的创作欲,才会创作出新东西。
导演简历:
1946年出生于中国广州,4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
19岁开始执导试验电影,25岁进入邵氏跟随张彻导演任职副导演。
1973年,执导处女作《铁汉柔情》,随后加盟嘉禾公司任基本导演,执导《帝女花》《发钱寒》《八彩林亚珍》等片。
1986年,执导《英雄本色》。
1987年,执导《英雄本色二》。
1989年,执导《喋血双雄》。
1990年,执导《喋血街头》。
1991年,执导《纵横四海》。
1992年,执导《辣手神探》。
1993年,执导《终极标靶》,开始好莱坞电影生涯。
1996年,执导《断箭》。
1997年,执导《变脸》。
2000年,执导《碟中谍2》。
2002年,执导《风语者》。
2003年,执导《记忆裂痕》。
2005年,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被遗忘的天使》项目执导了短片《双双与小猫》。
2008年,执导《赤壁》(上)。
2009年,执导《赤壁》(下)。
2014年,执导《太平轮》(上)。
【曾念群/采访】

购买方式:【汇款】。
汇款地址:
1,支付宝:chenlangxxx@126.com(推荐此汇款方式)
2,邮政:62109855 1000 1864 756
3,建设银行:6236 6814 6000 0413 563
联系人:陈朗,电话:18683532078。
请短信附上邮寄地址、电话、名称。谢谢大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