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
手册:为什么选这个故事作为你的导演处女作?
陈国富:当时,吴念真给了我一个故事《国中女生》,他和当时很多新电影的前辈都希望我赶紧拍出自己的作品。故事我很喜欢,是从一个初中老师的散文里发想出来的。但这个项目迟迟找不到投资,当时沾上“新电影”标签的电影在市场上并不被看好,我的来头也不够。后来有个专拍商业片的小公司找上我,跟我说那个故事“太灰暗”,如果能改成校园喜剧,愿意给我一个机会。我挣扎了一阵子,心想是应该放弃这一行,还是应该给自己一个历练?之后想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其实也不是喜剧,只是相对不真实,我还是叫它“国中女生”,为了纪念原来的故事。
手册:你想表达什么?
陈国富:不太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只是想了一个还算能接受的故事。可能因为我有三个姐姐,在狭小的空间中和我一起生活,小时家中商铺里也有些女销售员来来去去,我对女孩子的世界比较敏感,一直偏爱这类题材。但如果非要说这电影有什么主题,应该是我总想帮现实人生找到一个出口。现实对多数人来说是徒然的、无奈的,但其中又有挣脱而出的可能,那个出口可能是一段感情、一个高贵的念头,或艺术想象带来的升华感,可能我所有的作品试图表达的都是这个。
手册:资金来自哪里?
陈国富:投资执导《国中女生》的公司叫“群龙”,老板是两个合伙人,他们一直拍的都是类型片,通常以当下市场需求去定制,包括林青霞主演的武侠片或低成本的青春成长片。他们通常的操作方式是提出项目后,预先向当地片商卖出发行权,这已保住制作费无虞,其他利润来自票房分红和海外销售。这是制作公司很典型的做法。
手册:自己编剧的还是找专人编剧?
陈国富:找了小野一起编剧。他也是台湾知名作家,在台湾中影任职编审,他在办公室和吴念真刚好相对而坐。我通常在小野家屋顶加盖的阁楼和他一起讨论剧本,应该是很快完稿。
手册: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国富:最大的困难就是我根本不懂拍电影,从未在剧组担任过任何职务,之前去别的执导现场更像探班,没认真学习,也不懂分镜。片中所有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演戏,我只是聊聊天就决定这小孩行或不行,事先也不知怎么准备。原本想的多是手持摄影机执导,但摄影师在开机前几天手骨骨折。总之执导过程对我来说简直是灾难,只能随机应变。
手册:作品命运如何?
陈国富:以其周折坎坷的过程而言,结果应说差强人意。老板事后总结是“得名又得利”,虽然上映票房不是多好,但因成本极低,约100万人民币,评论也不错,参加了一些电影节,投资总体划算。
手册:对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
陈国富:除了投资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凭空相信“陈国富能拍电影”的人,这些人甚至比我自己还有信心。这个团队应该首推“侯孝贤、杨德昌、张华坤、吴念真、小野……”,我不确定后来的发展是否说明他们误判,但一个不学无术的影迷,如果前方少了那道光,是无路可循的。
手册:别的导演处女作里你最喜欢哪一部?
陈国富:实在无从答起。厉害的应该很多,也不记得谁的第一部是哪一部。高达的《精疲力尽》,还有西德尼·吕美特的《十二怒汉》,难说哪部更喜欢,依想起的时间而定吧。前者让你觉得电影怎么拍都行,影迷万岁;后者展现通俗的颠覆力量,精准工艺是王道。不过两位好导演后来的作品都没发出再大的威力,和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一起成就了“处女作的迷思”……也许我应该庆幸自己的第一部非常一般。
手册:对第一次拍片的青年导演,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陈国富:第一,要认真学习实务,认真体悟“喜欢电影”和“拍电影”是两回事。第二,如没机会学习或懒得学习,也可随地拿起摄像装置就拍。第三,如果拍出的东西周围的人觉得不怎么样,无论是明说或潜台词,你可以考虑其他专业。第四,不要将当导演作为人生梦想,一辈子能看好电影才是梦想。
【程青松/采访】
导演简历:
台湾人。
1990年,执导处女作《国中女生》。1993年,执导《只要为你活一天》。1995年,执导《我的美丽与哀愁》。1998年,执导《征婚启事》,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特别奖。2002年,执导《双瞳》。2009年,与高群书联合执导《风声》。
欢迎购买《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签名版本。
购买方式:【汇款】。
汇款地址:
1,支付宝:chenlangxxx@126.com(推荐此汇款方式)
2,邮政:62109855 1000 1864 756
3,建设银行:6236 6814 6000 0413 563
联系人:陈朗,电话:18683532078。
请短信附上邮寄地址、电话、名称。谢谢大家支持!

